入手DAC耳放圈铁耳机听个响
不知道是对生活的追求,还是想有片刻脱离现实,男人步入中年貌似总会突然有弄套HIFI音响的想法,记得以前老父亲是玩黑胶唱片,唱机功放音响,貌似是当年本不富裕的家庭最高级的摆设。我还记得当时老家楼下有一户人家就是做音箱卖的(其实我记忆中也就是自己做箱体,装上可能是洋垃圾的喇叭,然后就在店铺里鼓吹音质),毕竟对于黑胶,音质影响最直接的就是音箱。
现在的音源除了黑胶,一般大众HIFI玩家应该都是玩CD/SACD, CD机+功放(前胆后石之类)+音箱,这三大件就已经是价格不菲,还有线材接头等也是不小的负担。而且对于上班族(晚上怕吵到邻居)使用率也着实不高。
所以国庆期间研究了下便携数播的一些常识
- PCM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CD是其载体
- DSD 直接数字流编码(Direct Stream Digital)是一种新编码方式,光盘载体称为SACD
- 普通CD一般是 16bit(编码位数),44.1KHZ(采样率),Hi-Res是需要达到 24bit/96kHz 以上。
- DSD64是2.8MHz/1bit的采样率,总数据量是44.1KHz/16bit的4倍,DSD256(11.2MHz/1bit),3分钟的音频就500MB了,1GB也只能存1首歌。
- DSD现在一般是用DFF或者DSF文件格式,对应PCM的就是WAV文件格式,都是没有压缩过的存储格式。而所谓无损音乐,一般是指FLAC/APE等对应WAV的无损压缩算法,目的是为了减小数据文件体积(大概能压缩到WAV的50%~60%)。声波进行数字化记录就必定有损失,所以说到底,码率才是数字音乐音质的根本。
所以如果要搞套微有音质又便携使用的系统,我的理解就是高音质(高码率)的数字音乐文件流发送到DAC做数模转化,然后功率放大电路推动耳机单元发声。
所以需要DAC、耳放、耳机三个东西,专门的数字播放器现在很多是安卓系统加DAC加耳放,还有一种方案是手机加DAC耳放,
个人觉得这种方案的性价比高些,使用也更方便。最后我选飞傲Q3。
- 飞傲Q3 THX平衡解码耳放 京东各种优惠830到手,索尼NW-ZX300A(小黑砖)也要2K多,而且要买数播肯定也是选NW-ZX505了3K多(能装APP很重要)
- 像飞傲Q3体积小,我弄了个魔术贴贴在手机后面,也不会挡到摄像头。 简直和手机合体了,就不同单独另外带个数播。
- 软件支持操作更方便,手机上用海贝音乐可以添加百度网盘,播放网盘的无损音乐,这个是最方便的,网上拉个各种DSD存网盘,直接可以用海贝音乐通过USB独占输出到Q3解码播放。当然网盘会员是少不了的,限速是播不了的。VIPER HIFI也可以播放在线的DSD和一些Hi-Res资源
飞傲Q3的DAC是AK4462,天梯图上看不到,是AK4452的升级版,硬解DSD512,768K/32B,听说信噪比也提高了。
采用了2路THX AAA耳放电路,支持4.4平衡线。主要性能数据就这些了。我觉得也算能打2K档位内的数播了。
然后是选耳机,其实耳机单元就4种
- 动圈,就是最常见那种,磁碟带动振膜发声
- 动铁,听说高频比较优秀。
- 平板单元,比较少见吧,反正我们见过
- 静电单元,最近好像开始出现,我觉得其实就是一种平板,不同的是不是通过磁场驱动是用电极驱动。
我一直对动圈+动铁的圈铁耳机比较好奇,反正觉得一个耳机里面含1个动圈表现低频,中高频用不同的动铁表现想想都觉得貌似声音层次感会很牛逼。
最后选了个东莞产的BGVP NS9圈铁耳机,听说1K内最能打。
广告是说九单元,其实是
极高频一颗声扬E50DT复合双动铁单元
中高频娄氏32872
中频两颗定制复合动铁单元
加上低频复合的同轴动圈单元
把复合双动铁算2个单元,所以貌似2动圈+7动铁,堆料貌似还是足的。
原配线材是MMCX膨胀式可插拔接头,四股高纯度5N单晶铜镀银,可选4.4mm平衡头。中规中矩,4.4是比较需要的。
听起来嘛,嗯,我就觉得音质这种东西还是有部分玄学理论的,我其实也听不出能量化的标准。简单说就是:
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总之一句话,就是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