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机改造记(三)

同样的ESXi让人蛋疼,这个X79寨板带的网卡是Realtek R8168,ESXi本身并不支持,而且从ESXi7.x开始禁用所有依赖Linux的驱动
所以,要么我用ESXi6.7并添加net55-r8168驱动,要么我就只能插多个USB网卡。

然后我还真很蛋疼的搞了个便宜的USB网卡试了下,ESXi8U2装是装上,进管理页面卡死,几次死机,算了,最终我彻底放弃黑苹果。

- 阅读剩余部分 -

台式机改造记(二)

紧接上回,直接黑苹果看来不行,而且其实MACOS对我来说使用率低,这个机器降显卡的一个原因就是腾出机箱空间,目的就是为了安装硬盘架,准备插上公司一些旧硬盘做NAS,机器性能8核心48G内存单做NAS就浪费了,所以还是试试虚拟机下跑黑苹果看看。

- 阅读剩余部分 -

台式机改造记(一)

若干年前,搞了个X79华强北寨板 + 洋垃圾 E5-2680 和 DDR3 ECC,当时也是因为友人升级换显卡,友情价买了其退下来的GTX960 和电源,所以总体很便宜的价格就搞了这个带GPU的工作站。
而现如今,硬件的更新换代,大语言模型的兴起,对显卡显存又有了新的要求,没个16G显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显卡了。导致这过时工作站比较尴尬,大模型跑不动,性能较低,还比较耗电,而且 GTX960 三风扇大卡,还占机箱空间。

- 阅读剩余部分 -

VScode:万能IDE

使用VScode也蛮久了,写C++,Go,Python都可以用,免费且好用。但一直是用来做本地开发用,后来用上WSL2+Docker在windows上开发linux程序,但总体上WSL资源占用还是比较大,机器配置低一点资源会有点紧张。
后来发现其实直接用VScode在远程服务器上的Docker环境下开发也非常方便,非常建议使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开发一些需要特殊环境的程序,比如需要英伟达显卡CUDA加速的程序,或者开发ARM平台的程序等。可以远程在带英伟达显卡的机器的Docker容器里面,ARM服务器的Docker容器里进行开发,而开发体验基本和本机开发无异。从WSL到VScode,逐渐体会到微软真心强大。

- 阅读剩余部分 -

headscale+derp+tailscale异地组网

异地组网许多人都有需求,我也一样。最日常的应用场景是比如我希望,随时随地我可以在家里电脑,公司电脑,手机上访问家里和公司的局域网。之前尝试过Zerotier,但一来国内体验不好,当时我还在云服务上搭建了Moon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也并没有改善,二来是还是需要在官网注册账号使用,这样就不是完全可控的。
最近发现tailscale的方案,本来tailscale的控制服务器不开源,他只是开源了客户端代码,也需要注册账号使用,但有个欧洲航天局的哥们开源个替代的控制服务器headscale,而且居然官方也认可。这样这个方案就完全可控。所以赶紧部署了一套使用。

- 阅读剩余部分 -

Phpstorm + XDebug + Docker + SSH隧道实现远程调试

已经好久没有去动这个blog的代码,准确的说是好多年没搞php,好多年前就觉得nodejs,go等的出现已经使php没有前途了。最近是因为换服务器整理下这个旧博客,而且想可能后面会加进直播流相关的功能,就想着还是稍微弄个开发环境。

不想在本地去部署环境了,就想着直接服务器上调试得了,现在php,nginx等都已经是docker容器部署,远程调试选用XDebug,这个之前的php镜像就已经添加了该拓展。 开发环境是Windows上使用Phpstorm。

- 阅读剩余部分 -

OpenWrt定时通过telnet远程重启桥接模式下的光猫

家里联通宽带,光猫桥接+OpenWrt主路由,运营商的光猫一般硬件配置都比较低,无法7x24不间断工作,我OpenWrt都设置一周自动重启一次,光猫里面没得设置自动重启,之前是用个白菜价的智能插座设置自动开断电来实现光猫的自动重启。
但前几日发现这个廉价的智能插座开始不正常,十几块的东西又懒得去修,又不舍得换个贵的。就想试试能不能通过软件层面实现自动重启。

- 阅读剩余部分 -

冒险之旅

最近听了一本书的介绍《全面体验管理TXM》,提到里面将用户旅程从两个维度,过程和结果,分成4类:

1 日常之旅
过程不费力、结果可预见。
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完成的简单程序。对这样的旅程,优化客户体验就是两点:第一,简化操作流程,消除所有“非增值接触点”,让客户遇到的摩擦越少越好。第二,保证每一次体验的一致性,让用户毫无意外地执行。

比如,如果有习惯每天早上在公司附近的咖啡店买杯咖啡,点单小程序能够记住你喜欢的口味和习惯的支付方式,让你直接一键复购,这就是简化操作流程。让每次到店的等待时间不超过5分钟,这就是体验的一致性。

2 兜风之旅
过程不费力、结果不可预见。
在这类旅程里,优化客户体验的重点就是制造变化和惊喜。逛商场、下馆子、看电影,都属于典型的兜风之旅。

最极致的兜风之旅可能要算刷短视频,上一秒的视频内容还是撸猫,下一秒的视频可能就是大厨在做菜。这种无法预知的惊喜让用户一直沉浸在短视频里,忘记时间。

3 徒步之旅
过程费力、结果可预见。
这个旅程具有极强的目标导向,而且完成起来很艰难,通常跟自我提升有关,比如学习一门语言、锻炼身体等等。在这类旅程中,优化客户体验需要做到:第一,帮他制定清晰的、最小闭环,且不断进阶的目标;第二,在他完成目标的路上提供持续的帮助和激励。

比如,国外有一款瘦身App,可以将用户的长期目标,比如减重20斤,分解为每周、每天和每餐的目标。每顿饭的目标又进一步细分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净热量以及钠之类的摄入量。App里甚至还有一个条形码扫码功能,用户在超市买食物时,用这个App扫一下包装上的条形码,就可以快速读取卡路里和营养素,把它分解进你每天的营养摄入里。可以说,这款App是帮用户把目标分解做到了极致。

4 冒险之旅
过程费力、结果不可预见。
它跟徒步之旅一样艰辛,但是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终点,旅程本身就是目的。它跟兜风之旅一样充满变化,不可预见,但比兜风之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要优化这类用户体验,需要把兜风之旅和徒步之旅的特征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给用户丰富多变的体验,另一方面帮助用户在艰难中获得抓手。另外还可以植入一个关键设计,就是旅程跟踪。由于冒险之旅的高强度、不确定性的特点,对整个旅程的记录、整理、展示、分享,对用户来说就特别有意义,可以促成他的不断复购。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里虽然在讲述用户旅程的设计优化,但我却觉得和人生旅程也是一样。积极的人生或许很多时候做事情都是有目标的,然而结果不等同与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经历冒险之旅。

徒步之旅讲究的是意志力需要规划和激励。而冒险之旅吸引人的正是结果的不确定性。

如果冒险之旅的结果一早被告知,那也就失去了意义,就像游戏一开局就告诉你这局不管你怎么玩系统都一定让你输掉,那还有什么动力玩下去呢。

不管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有多渺茫,正因为只要有这种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冒险之旅的过程体验和获得抓手时候的成就感才吸引着用户继续冒险下去。